二零一九香港祭孔大典淨空老法師開示——孔子的言傳身教對現代人的啟示

二零一九香港祭孔大典淨空老法師開示——孔子的言傳身教對現代人的啟示

尊敬的諸位領導、諸位嘉賓、女士們、先生們:大家好!

今天是一個非常殊勝、吉祥的日子,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團聚香港,共同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,一起緬懷孔子的聖德。主辦單位邀請淨空跟大家談談話,實在愧不敢當,但又盛情難卻,只能將自己淺薄的一點心得向大家報告。

在古代,夫子被遵奉為「天之木鐸」、「天縱之聖」。《說文解字》中指出,「聖者,通也」,通達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的人。夫子通明天地之道,承先啟後,以儒家學說教化人倫行持正道。正如「儒」字所表,一個「人」、一個「需」,意為生而為人之所需要。他的思想教化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,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內核,並繼續造福後代子孫及全人類。

祭孔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提倡,一直延續到現在的重要祭祀活動。祭孔的意義首先是不忘本。中華文化從堯舜開始,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一脈相承。孔子把這些聖人的學問融會貫通,集古聖先王之大成,所以後人稱他為「大成至聖先師」。我們跟孔子學,就是學了全部聖人的學問。他老人家是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沒有創造、沒有發明,對古聖先王完全信任、身體力行。而孔子以後的聖賢人都是遵循他的教誨、效法他的風範,所以可以說,沒有孔子就沒有中華文化的傳承。

其次是尊師重道。身命得自於父母,慧命得自於老師,師徒如父子,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的恩德是等同的。懂得感恩老師,就會尊重老師的每一句教導,依教奉行。

孔子在《孝經》上說:「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順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無怨。」這個能使天下人心和順、互愛和睦、尊卑上下、和合無怨的道是什麼?孔子說: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」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,這是一切德行的根本,教化就從這裡產生。

中國的文字是表意的文字,是智慧的符號。中文「孝」字,上面是個「老」字,代表的是上一代;下面是個「子」字,代表下一代。「老」和「子」合成一個「孝」字,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同體而不可分割。上一代還有上一代,一直往過去推,找不到開頭;下一代還有下一代,一直往下來推,找不到盡頭。所以孝字深意是,這個宇宙無始無終的時間與無量無邊的空間,整個是一體,是一個休戚與共、息息相關的生命共同體。在這一體的生命中,每個人自性本有的「父子有親」的親愛是原點。將這種無私的真愛發揚光大,去愛一切人,就是中國古話所說的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」。發揚這樣的悌道,就能達到宇宙的和諧。

孔子在《論語》上說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。」意思是君子凡事講求根本,從根本上做起;有了根本,就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。孝敬父母、尊重師長就是仁的根本。孟子說:「堯舜之道,孝弟而已矣。」從孝悌之道再發展出來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。人心只要回歸到孔子所教誨的中國文化道統,所有問題都能解決。

第三是見賢思齊。孔子的身教給後世的子弟強大的精神力量,尤其現在是道德淪喪、文化危急存亡的時代,更能啟發我們如何處世待人。孔子面對禮崩樂壞的天下說到:「《詩》《書》之不講,禮樂之不習,是丘之過也」,體現出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的反省態度。孔子五十知天命,知道自己應該承傳道統,不虛度這一生;「知其不可而為之」的獻身精神,啟發一代一代的讀書人;「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」,「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」,利他情懷;溫良恭儉讓的涵養,有教無類的平等慈悲,因材施教的善巧智慧……還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觀察並效法的風範。孟子說:「舜何人也?予何人也?有為者亦若是。」舜王是聖人,只要肯努力發憤,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聖人。

顧炎武先生曾說:「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。」我們所處的地球像一個村落一樣,休戚與共、密切關聯,真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。全人類都面臨著當前種種嚴峻的挑戰,如果每個人都有感恩的心,能不忘本、尊師重道、見賢思齊,社會安定,世界就會祥和。真聽老人言,幸福在眼前,孔子如同一位五千年智慧的老人,在前面為我們帶路。

《論語》說到:「祭神如神在。」讓我們以至誠恭敬的心,與孔孟諸聖賢感應道交,領受心靈深處的洗禮,體驗古聖先王禮樂教化的善巧智慧。讓我們效法孔子,以「作之君、作之親、作之師」來自我要求,時時為人演說。這就是真正的落實普賢十大願王「請轉法輪」、「請佛住世」,這樣就能轉業力為願力,化危機為轉機,讓整個中華民族以及全世界的人民對中華文化生起堅定的信心。

最後,祝福祭孔大典吉祥圓滿!祝福在座的諸位領導、貴賓、大德、仁者身心健康、六時吉祥!祝福中華傳統文化全面復興、造福人類!祝福世界和平、盛世大同!謝謝大家!

FavoriteLoading收藏本视频
%d 博主赞过: